osi模型中完成尋址和路由選擇是“網絡層”。網絡層主要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可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可使用ip地址進行尋址。ip地址是標識每一個節點的網絡層地址,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根據目標ip地址及子網掩碼計算目標網絡地址,然后根據目標網絡地址進行尋址。
本教程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OIS參考模型共分7層,它們的功能分別是:
-
①物理層:處于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地傳送比特流。
-
②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并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并提供硬件尋址;
-
③網絡層:本層通過尋址來建立兩個結點之間的連接,它包括通過互聯網絡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
④傳輸層:常規數據傳送面向連接或無連接。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
-
⑤會話層:在兩個結點之間建立端連接。此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是以全雙工還是以半雙工的方式進行設置,盡管可以在層4中處理雙工方式;
-
⑥表示層:主要用于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等功能;
-
⑦應用層:應用層是開放系統的最高層,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包括虛擬終端、作業傳送與操作、文卷傳送及訪問管理、遠程數據庫訪問、圖形核心系統、開放系統互連管理等。
osi模型中完成尋址和路由選擇是“網絡層”。
網絡層
網絡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于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絡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主要內容有: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路由選擇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協議、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異步傳輸模式(ATM)及網際互連原理與實現。
網絡層主要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為了向傳輸層提供服務,則網絡層必須要使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而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解決兩個直接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但并不負責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節點時的通信問題,因此,為了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讓源端的數據能夠以最佳路徑透明地通過通信子網中的多個轉接節點到達目的端,使得傳輸層不必關心網絡的拓撲構型以及所使用的通信介質和交換技術,網絡層必須具有以下功能:
-
分組與分組交換:把從傳輸層接收到的數據報文封裝成分組(Packet,也稱為“包”)再向下傳送到數據鏈路層。
-
路由: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
網絡連接復用:為分組在通信子網中節點之間的傳輸創建邏輯鏈路,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絡連接(多采取時分復用技術)。
-
差錯檢測與恢復:一般用分組中的頭部校驗和進行差錯校驗,使用確認和重傳機制來進行差錯恢復。
-
服務選擇:網絡層可為傳輸層提供數據報和虛電路兩種服務,但 Internet的網絡層僅為傳輸層提供數據報一種服務。
-
網絡管理:管理網絡中的數據通信過程,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為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
流量控制:通過流量整形技術來實現流量控制,以防止通信量過大造成通信子網的性能下降。
-
擁塞控制:當網絡的數據流量超過額定容量時,將會引發網絡擁塞,致使網絡的吞吐能力急劇下降。因此需要采用適當的控制措施來進行疏導。
-
網絡互連:把一個網絡與另一個網絡互相連接起來,在用戶之間實現跨網絡的通信。
-
分片與重組:如果要發送的分組超過了協議數據單元允許的長度,則源節點的網絡層就要對該分組進行分片,分片到達目的主機之后,有目的節點的網絡層再重新組裝成原分組。
路由選擇
通信子網為網絡源節點和目的節點提供了多條傳輸路徑的可能性。網絡節點在收到一個分組后,要確定向下一節點傳送的路徑,這就是路由選擇。在數據報方式中,網絡節點要為每個分組路由做出選擇;而在虛電路方式中,只需在連接建立時確定路由。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路由算法。
設計路由算法時要考慮諸多技術要素。第一,要考慮選擇最短路由還是選擇最佳路由;第二,要考慮通信子網是采用虛電路的還是采用數據報的操作方式;第三,是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即每節點均為到達的分組選擇下一步的路由,還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即由中央節點或始發節點來決定整個路由;第四,要考慮關于網絡拓撲,流量和延遲等網絡信息的來源;第五,確定是采用靜態路由選擇策略,還是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尋址
使用ip地址尋址。網絡層是第三層,完成從源到達目標節點的數據包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ip地址是標識每一個節點的網絡層地址,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根據目標ip地址及子網掩碼計算目標網絡地址,然后根據目標網絡地址進行尋址。
經過的每一個路由器都是根據最佳路由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數據轉發直至到達目標網絡,目標節點采用二層地址尋址到目標節點,從而實現到達目標節點的數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