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年味,人們總是一路丟失,又一路追尋。
正值年關,當下很多年輕人又開始陷入“恐歸族”的矛盾與糾結。他們無比渴望在新年溫馨氛圍里,讓自己漂泊的身心得以靠岸,卻常常只能在親友們的生活大拷問中徒增壓力和負擔。曾經那個令人憧憬的歡樂中國年,似乎已演變成了一種只能在回憶里發酵的的集體懷舊。我們依然懷有過年的深厚情結,只是漸行漸遠的年俗和年味,似乎被永遠的定格在了那個泛黃的80、90年代。
馮驥才先生曾說過,對于丟失的年味,簡簡單單地找回并不是我們過年的目的,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新的方式,把年過得更好,來滿足我們對新年的期盼。
關于春節,我們總會有很多揮之不去的共同記憶,在新的社交場景和科技語境下,當這些記憶里的人和事物被賦予了新的“能量”,或許也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驚喜,同時也為未來的人們創造出新一代年味記憶。
“科技版”灶王爺,讓記憶里的年味演出新番
灶王爺,一個家喻戶曉的虛擬人物形象。今年的小年夜,騰訊將其重新刻畫包裝,利用AI技術創造出了一個既帶有傳統年味,又獨具現代萌感特質的IP形象,并融入于人們日常的社交場景中,讓經由傳統文化活化而來的“ZAO王爺”毫無違和感地走進年輕人的視野。短短幾天時間,“ZAO王爺”微信公眾號便利用自身加持的技術優勢,毫無障礙地和年輕人玩在了一起,在輕松的聊天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傳輸和習俗文化的普及。
從灶臺到微信平臺,看似是從線下邁向線上的一小步,卻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一大步。小時候,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曾虔誠地祭拜灶王爺,卻不料多年以后,竟通過互聯網的介質,和這個已有千年歷史的老神仙,成為可以聊天胡侃的“網友”!
除了開通與年輕人直接對話的公眾號入口,“ZAO王爺”還來到聚焦大眾視野的朋友圈,用加持騰訊優圖人臉智能分析技術的互動場景,在小年夜掀起了一場全民刷臉熱潮。該頁面利用人臉分析技術中的人臉屬性分析和五官定位技術,可讓用戶通過簡單快捷的形式,測試出自己的福氣值。這一嘗試,不僅讓一直以來都是“顏值當道”的社交平臺,涌現出一股的新的比拼潮流,同時也將沉寂已久的小年夜,“造”出了新的年味。
據了解,“ZAO王爺”還將在未來兩天繼續放出新年大招,利用AI Lab的兩大技術,向大眾提供“花樣拜年”新玩法,將自己“無樂不作”的IP形象深入人心。屆時,也許又會引起一波刷屏熱潮。
“ZAO王爺”不僅趣味好玩,給大家送出能量滿滿的“活力”,同時也希望用科技的魅力,號召大家通過騰訊公益真正去幫助傳統文化,把“活力”傳遞給保護傳統文化的公益項目,讓傳統文化在歲月的長河里也能永葆活力。
有溫度的“連接”用戶,才能讓年味真正回歸
不光是灶王爺,傳統意義里春節其實包含諸多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俗禮儀。從臘八開始,經過掃塵、祭祖、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拜年、逛廟會,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賞花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習俗并不是一成不變。從花燈、廟會到唱大戲、耍龍燈,很多年俗都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還有一些則不斷吸收時代元素煥發新的生機。
春節習俗折射著時代變遷,時代在變,年味的“配料”也在變。這些變化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息息相關,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讓年味回歸,讓傳統文化回歸,更重要的還是人們價值觀念的回歸。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習俗,重在挖掘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營造更加順應現代技術條件、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傳統文化氛圍,從而讓更多年輕人也能主動關注年俗,關注傳統文化。
如今,商業時代里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試圖通過各自的創新嘗試,復刻年輕人心中理想的年味,而在這場經歷了時空變遷的“年味回爐”里,如何控制火候和溫度,或許才是有效“連接”用戶的關鍵。讓傳統年俗仍不失人情味,甚至通過科技的手段,使得傳統年俗文化在人文關懷層面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和加強。
社交的本質即是連接,當傳統年俗與互聯網科技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便能在傳播與互動的過程中,與用戶建立起更有溫度的連接。今年,灶王爺穿越到現代在小年夜開了公眾號,明年就有可能和你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頓年夜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步伐里,我們的年味兒不止于溫馨的氛圍,也將更顯生機與活力,和年輕人撒歡“造”起來!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