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2O最火的幾年里,曾有媒體寫過一篇名為《18天不出門》的體驗文章,目的是通過密集測試,看看到家服務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今,如果再做一次這樣的實驗,可能就需要提前從銀行取點現金了……
您能不能取消訂單?
“您能不能取消訂單?”
接到電話時,消費者二妮一度以為愛鮮蜂倒閉了……
在這個電話的前幾分鐘,二妮剛剛在愛鮮蜂上買了幾瓶酸奶和水果,在等待收貨的時候接到了樓下小賣部店主的電話。“店主問我的時候,我有點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愛鮮蜂倒閉了呢。”二妮說道。事實上,店主只是希望二妮把愛鮮蜂上的訂單取消,但自己會照單送貨,只不過將線上支付改到了線下,價格還與線上一致。
這樣的改變對于二妮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于是她很快就與店主達成一致,在線上取消了訂單,店主將錢原路退回,再上門收取現金結束這個訂單。
針對二妮遇到的情況,新浪科技對貼著愛鮮蜂標簽的小賣部進行了走訪,據一位店主介紹,最近幾個月,他們確實經常跟消費者進行協商,取消線上訂單,“很多熟的客人,也都能接受上門之后用現金或者微信、支付寶支付訂單。”而對于一些新客戶,商家則會選擇在出發前不在App上面點出發這個按鈕,“這樣上門之后可以隨時取消訂單”一位商家稱。
3%服務費
據了解,之所以出現商家不厭其煩地慫恿消費者進行線下支付,是因為愛鮮蜂今年開始向社區門店收取3%的平臺費。據二妮所住小區附近的一位愛鮮蜂店主介紹,此前,該小區周邊有7家小賣部都在愛鮮蜂上面注冊,如今,只剩下了三家,“據說,過一段時間還可能收5%的服務費,現在就沒什么利潤了,如果漲服務費,我們也不干了。”該店主如是說。
該店主表示,此前自己也曾想過退出愛鮮蜂,但因為人手比較多,閑著在店里也沒事兒,所以就繼續做了,“那些撤的基本上都是嫌利潤低,而且人手也少一點。”
在一位電商從業人員看來,愛鮮蜂出現的商家跳單現象已成為當前社區O2O在收割市場時出現的普遍難題,“社區門店輻射的服務范圍有限,利潤微薄,平臺補貼力度大,商家的積極性就大,一談到收費,就會出現商家跳單或者撤退的現象。”此外,由于社區店魚龍混雜,監管也成為這些社區O2O平臺的一大難題。
電商行業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在今年的資本環境下,社區O2O面臨兩大難題,即業務本身虧損很大,而且很難降低虧損率以及融資環境差,沒有后續融資補血,虧損模式難以為繼。
事實上,今年7月,曾在2015年許下宏偉目標的天天果園傳出了關店風波,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將全部關閉。目前,天天果園在蘇州僅剩一家中轉站,在成都的門店也只有寥寥數家。
此外,今年以來本來便利、愛鮮蜂等均被曝出裁員、轉型等問題。今年6月,本來生活方面透露,旗下本來便利(現已更名為極速達)宣告暫停運營,本來生活網副總裁劉有才表示,本來便利并未停滯,而是升級更名為極速達,將整合并入本來生活的B2C業務。對于整合原因,劉有才坦言本來便利雖然進行了幾個月時間的運營,但是用戶較少,只有幾十萬個。
在一位電商從業者看來,此前社區O2O在補貼之下產生了很多訂單,但本質上是消費者在薅資本的羊毛而不是真需求,依賴補貼刷出的數據,實際上掩蓋了其背后高昂的成本。
部分社區O2O平臺融資數據及近期新聞: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