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媒體圈待久了,就會發現每到周五和月底,就往往有大事發生。6月30日恰逢周五加月底,一件大事剛好發生,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也就是一般稱的“網聯平臺”正式進行切量。
網聯平臺由央行在2016年10月批準籌建,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進行建設。其目的在于針對網絡支付建立統一公共的資金轉接清算服務。換句話說,網聯平臺將成為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體系間的數據中介和橋梁。由央行牽頭做的網聯平臺,對于掌握網絡資金流向、保障金融數據安全,以及節約支付機構與銀行體系的連接成本,都有其很重要的意義。
網聯平臺正式切量,也意味著平臺在經過三個月的試運行后,將逐漸正式投入運用。作為首個完成網聯平臺試運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微信支付和QQ錢包兩大移動支付平臺在內的騰訊財付通也在今天再次率先完成對網聯平臺部分切量,將一部分支付業務切至網聯平臺。
根據最新出爐的一份統計報告,騰訊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已經占據中國移動支付超過4成的交易規模。與此同時,網聯平臺官方也因此正式宣布:在真實生產環境壓力測試指標符合預期的情況下,網絡支付行業巨頭財付通率先領跑,成為首家切量的大型支付機構。
而網聯平臺的正式運行,以及騰訊牽頭率先擁抱監管和網聯平臺,對整個移動支付行業,甚至背后的金融支付市場實際都有著很大的意義。
其中一方面是,騰訊率先帶著40%移動支付份額的一部分進入網聯平臺的意義。
網聯平臺能夠成功運行,必須需要市場上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廣泛支持。而眾所周知是,中國網絡支付市場份額是高度集中、且越來越集中在騰訊財付通和阿里支付寶兩家的。
今天出爐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今年一季度,以交易規模計算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中,支付寶市場份額為54%,騰訊財付通為40%,占到整個市場的94%;而在一年前,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43.2%,財付通為20.1%。騰訊的移動支付在一年時間中市場份額成長了20%,形成與支付寶共同統治網絡支付市場的局面。

因此對于網聯平臺來說,雖然其籌建理念是旨在面向市場上所有的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但最為核心的,其實就是要服務阿里支付寶和騰訊財付通兩家。而反過來,騰訊財付通和阿里支付寶兩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持,也將是決定網聯平臺能否成功運行的關鍵。
所以騰訊第一時間帶著40%移動支付份額的一部分進入了網聯體系,對于網聯平臺的成功運行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騰訊也證明其在金融支付領域中“ 穩健 ”理念。
網聯平臺對金融監管當然有著正面意義,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尤其是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來說,這個平臺并非技術上的“必須物”。事實上,在沒有網聯平臺前,騰訊的網絡支付是與銀行體系是直接進行數據連接的,網聯平臺實際打破了這種“直連”狀態。
所以相比喜歡挑戰銀行體系的支付寶,騰訊積極迎接網聯平臺和擁抱監管的態度顯得尤為有價值。因為這背后其實體現了騰訊對金融支付業務的態度,就是明確的積極配合和支持監管、敬畏金融。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包括[企鵝生態]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騰訊公司CEO馬化騰曾公開闡釋過騰訊的金融業務價值觀:金融的核心是穩定和穩健,比的是命長,不是誰短期跑得快。
雖然騰訊做金融支付的“穩健”態度常常被說是“保守”,但其實想在支付和金融市場里,把握到真正的大機會,確實只有靠長期的穩健態度。比如微信支付的成功,正是因為騰訊過去在網絡支付領域打好了產品、技術和政策基礎,以及擁有9億用戶的社交平臺基礎,才把握住移動支付的大爆發窗口。
同樣的,騰訊也明白,只有搶先嘗試將自己的一部分移動支付納入到網聯平臺,讓用戶的資金在央行體系的監管和保障下流動,才符合用戶利益進而推動移動支付長期穩定的跑下去。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