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引領消費升級,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線下門店或是單純的線上購買,而是對零售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傾向于選擇產品體驗,線上購買下單,然后送貨上門、安裝的消費模式,因此各大零售企業也面臨著轉型階段到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傳統的電商阿里、京東開始追求線下布局,作為傳統線下零售領軍的兩大巨頭國美與蘇寧,面對線上線下雙線發展的新市場格局,在經營理念上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不同的盈利新模式背后,是經營者思路的不同,也是企業品牌文化的不同,更是對于消費者態度的不同。
蘇寧提出“智慧零售”,與阿里形成了戰略合作,成為天貓的一級入口,可以直接導流流量到蘇寧平臺。這一做法雖然可以實現迅速轉型盈利,但是卻面臨失去對業務的話語權的危機,對于想要擴大市場布局的阿里來說,蘇寧只是其大市場拼盤中的增加線下板塊的一顆棋子。因此一旦失去阿里的流量支持,蘇寧的新體系將立即瓦解。
對于這一問題,蘇寧選擇通過經營體育賽事的直播等方式,打通體育與零售的流量通道。但是,通過購買國外球隊,經營體育賽事直播,再將觀看直播的體育流量,導流到零售平臺,轉化為可形成購買的流量。但是這一所謂的自身流量鏈條毫無邏輯可言,先不提在購買球隊及賽事轉播權時投入的成本,就體育流量很難轉化為零售流量實現購買盈利。難怪央視點名批評投資偏離主業,有向外洗錢之嫌。
“過去,我們是在1.4萬億的家電賽道上競速。現在,我們站在了10萬億的‘家·生活’賽道上。”國美提出的“家·生活”戰略,依托產品、運營、服務三大能力,向以家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轉型,首次推出“社交+商務+利益共享”的共享零售新模式,以美店、美信、商城、美媒等核心產品,連接國美的平臺、技術、供應鏈優勢,共享給所有用戶。在這一模式下,所有人均可免費共享平臺的價值,融入固有的商業鏈條,零成本、零投入成為經營者。作為共享鏈條中的一員,分享者既能享受無憂購物,又能開發固有社交網絡,參與商家的利益分享。

這種堅持獨立發展,以返利為核心,打造共享零售,產生內生性流量,與蘇寧依賴阿里形成鮮明對比。線下則以1600家大中型門店為支撐,以主題場景展示的方式建立體驗店,實現“線上交易,線下體驗”的經營模式,線上平臺交易+線下精品體驗的雙平臺零售。
國美以圍繞產品、運營、服務打造核心能力,通過人人可以參與的社交+商務+共享利益的線上線下平臺渠道,建立高效、開放、共贏的“家•生活”生態,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的模式顯然眼光更高更長遠。傳統零售轉型電商,勾畫盈利新模式,孰優孰劣,不是追求簡單的流量盈利決定,而是消費者說了算,相比之下國美顯然更勝一籌。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