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么?”被這個問題困擾許多年后,阿里程序員宋爽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路。身為算法工程師的宋爽,最近剛剛和一群小伙伴,利用業余時間開發出了一個“掃菜結賬機器人”,能夠利用視覺識別技術,自動識別出餐盤上的菜品并計算出價格,甚至還能根據飯菜分量,計算出一頓飯的營養成分。

(圖說:阿里員工在食堂里通過機器掃菜結賬。)
“在阿里食堂,我們都是自己選要吃的菜,有一個阿姨在結賬臺幫忙算錢,然后在計價器上輸入數字,大家刷工牌結算。” 宋爽所在的阿里巴巴安全團隊,有一項工作是研究視覺識別技術,能不能用這項技術來算飯錢呢?只要用大量的食堂菜品圖片教機器識別各種菜品,再把每樣菜的價格都輸入進去,以后食堂就不用派阿姨專門結賬,只要用機器人掃一掃餐盤,不但瞬間能精確地識別出打了什么菜、總價多少錢,甚至在機器上加裝一些傳感器,就能計算出這頓飯的營養成分。
這件事,不是宋爽的本職工作,但什么也擋不住一顆技術流吃貨的心。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把家里的臺燈拆得只剩支架,掛上攝像頭,攝像頭連接了一臺裝著“視覺識別”程序的手機,底座則用上了一個舊電腦散熱器,就這樣做出了一臺“原型機”。
在開發出這個食堂專用版機器人后,宋爽還順手接入了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功能,打造出了一個足以改變六萬阿里人吃飯大事的“無人食堂”,并在5月10日阿里日這天正式亮相。
“非常緊張,不知道大家會怎么評價。”第一次在午餐時間,站在收銀臺后面操作機器為同事的飯菜結賬,團隊成員刀劍忙得不可開交,“昨晚緊急又更新了一下產品界面,能更好展示營養成分。”

(圖說:無人食堂項目興趣小組成員)
從去年9月到今年5月,這個“業余興趣小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包辦了“掃菜算賬”機器人的開發、測試、算法、運營、交互等環節。甚至還借助IoT裝置,實現了在云端記錄每日每餐的食物成分。員工晚上打開釘釘就能查看機器人發來的報告,然后決定該喝杯酸奶補蛋白,還是趕緊去健身房。
在今年4月舉辦的阿里巴巴第一屆IoT極客大賽中,“無人食堂”項目拿了金獎。
阿里日這一天,這個還略顯簡陋的機器人也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食堂正式亮相。很快“無人食堂”將正式在阿里西溪園區所有食堂上線試運營。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