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網友突然發現,魅藍Note 5在官網調整了其銷售的價格,將此前3GB+16GB的版本由899元提價至999元、3GB+32GB的版本由999元提價至1099元,漲幅均為100元,僅4GB+64GB的版本售價沒有變化,仍為1499元。

針對此問題,小編進行了相關資訊,得到的回復是“本次魅藍Note 5價格上漲,皆受市場行情變動的影響,自1月3日起便對16GB版以及32GB版機型的售價進行上調,售價不變的只有64GB版本。”
無獨有偶,在2017新年伊始,ZUK的掌門人常程也透露了2017年手機價格將面臨全線上漲的信息,并指出這可能會波及到電視等耐用消費品市場,如此來看,這漲價的行情或許并非臆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情況呢?下面小編就拋磚引玉,為大家分析一下小編的看法。
在開始之前,小編先來拋出一個大家都會很容易理解的道理,那就是將一款在售產品提價,絕不是廠商愿意看到的結果,這回面臨很大的風險,而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調價,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如果不調價,風險會更大。所以廠商只好提升利潤空間來規避風險。
1、多數品牌處于虧損狀態 不提價將面臨巨大風險
當互聯網思維席卷手機市場時,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問題一定是:“為何手機可以賣到如此低的售價,手機的成本真的那么低廉嗎?”而往往不是:“廠商賠本賺吆喝。”因為大部分的朋友潛意識都會認為,無論手機賣的多便宜,廠商一定都是掙錢的,只是多少的問題。
然而實際上或許并非如此,此前曾有數據媒體進行過估算,當時僅蘋果、三星就利潤占行業利潤的91%,而那時的眾多國產手機品牌僅能夠減剩下的利潤分額,加上價格大戰的打響,很多品牌的盈利能力可以說少的可憐。去年的“演唱會”上,魅族就曾爆料,魅族剛剛從一家虧損的公司變為盈利的公司,可見手機圈中競爭之殘酷。
而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很多品牌也因此倒掉了,堅持低價路線,賠本賺吆喝固然能夠博得用戶的關注,然而,卻也終逃不掉惡性循環的標簽,虧到一定程度,只能走向倒閉的命運,這會成為行業個體壟斷的推手,不會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所以2017年,漲價在情理之中,此為其一。
2、人民幣貶值導致元器件成本提升
至于第二點,2017年手機漲價或許同人民幣的貶值也有一定的關系,這也是很多大佬的共識,去年人民幣匯率急速下滑,實際上已經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了沖擊,尤其在對外出口的業務上,受匯率的變化影響也必然最大。
所以受人民幣貶值的影響,手機廠商的成本自然上升,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手機元器件的價格大多以美元報價為基準,比如屏幕、主板上元器件、內存以及sensor等,匯率變了,這些重要元器件的成本自然也水漲船高,成本高了,手機廠商的利潤就小了,而一些本來盈虧相持,靠走量維生的產品,就會面臨虧損,這也就比較好理解為何2017年手機價格會上漲了。
而知道了源頭,其他事情就比較好理解了,比如大家再次看到哪家手機的價格上漲,請不要驚慌,理性看待問題,普遍化的現象是受到特定因素的影響而來的,請大家保持好心態,不要造成恐慌,隨著經濟回暖,一切還會歸于平穩。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