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單車野蠻生長后,亂停放是最為詬病的痛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各地、各家企業都在推出各種新的管理辦法,而“ 電子圍欄”技術伴隨著市政管理部門、市民用戶對車輛有序停放的認識不斷提升,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然而,之所以電子圍欄技術遲遲未投入使用,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共享單車隨處停放的便利將遭受巨大挑戰。的確,共享單車的優勢在于隨騎隨停,電子圍欄的設立是否會影響共享單車的便利性,以無樁取勝會不會因此成為實質上的有樁公共自行車?這是一個大問題。
但這場改革根本上還是需要有政府參與推動的力量——今年年初,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服務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明確提出,企業應主動做好服務配套設施的完善,積極協商各物業公司,在住宅、商業辦公等非公共區域設置自行車停放區,滿足用戶自行車停放需求。另據了解,北京也已經已經試行公共電子圍欄。
公共電子圍欄來了
就在上個月,基于北斗衛星導航和電子圍欄技術的共享自行車監管與服務平臺已落地北京通州。據悉,該批次的 296 個電子圍欄劃線由當地市經信委和有關部門定制,也就是說,這是帶有官方資質的“電子圍欄”。
據了解,該圍欄主要是通過在白線區域的四個角落個安置上一個藍牙模塊,再通過線路接入進行整套體系的精細化定位方案,平臺的實際運轉將會基于北斗衛星配置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根據車輛位置和電子地理圍欄,后臺自動判定車輛是否合規停放;根據相關報道:經過多次實地測試和芯片、算法優化,目前參與試點的共享單車已能滿足停車精度要求,首批滿足電子圍欄條件的是 ofo 旗下 2000 輛加裝北斗導航和 GPS 雙重定位系統的小黃車們。
“現在通州的用戶只要打開小黃車的 App,就能在地圖上看到周邊以藍色’P’ 字標識的電子圍欄,放大地圖后還能看到不同形狀的一片藍色停車區域。”ofo 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戶對應地面上施畫的白線區域,很容易識別出電子圍欄的位置。電子圍欄試點實施將有助于規范共享單車運營、引導居民形成文明出行習慣。電子圍欄試點將把‘最后的一公里’變成‘最好的一公里’。”ofo 小黃車副總裁馬野銘說。
有趣的是,按照現有政策條例——如果未按規定停放,用戶將收到系統提醒短信,并逐步建立相關扣分機制,運營方也會對違停進行處理罰款。停對了位置還有相應的免車費獎勵,但如果試想一下要是各家為了推廣引導進線停車,紅包和積分獎勵無疑是對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成本雪上加霜,本身一元的訂單要獎勵多少才能打動用戶停到相應指點劃線區?這點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在人員和運維成本上的減負是否真的可以抵消呢?另外,我們再來看各家是如何在這方面各顯神通的——即私有化電子圍欄技術。
看七彩單車們如何畫圈:先峰派和強硬派都有了
與市政單車一個停車樁約 2000 元的成本相比,小鳴單車的虛擬車樁是通過站立式的提示牌和藍牙模塊構成的電子圍欄實現一個可停放 30 輛車的停車位。因為無需在地面加裝任何輔助設施,運營人員也不用再到小區樓道、公園內部等偏僻的地方找車,大幅節約了運營成本。據悉,目前小鳴還只是停留在上海地區局部少量的試驗階段,并沒有大規模推行計劃。
像這樣依然自下而上由企業自行設置的電子圍欄,其實在上海各大商圈,地鐵樞紐口早就開始建立了,因為作為新興事物的出現,在職能部門想好怎么管理之前可能更多要依賴于企業的自覺維護,這更多也關系到品牌留給大眾的形象。(現在更多的是粗暴得超過十萬加限制投放。)

很多人并不陌生,多地都會看到關于摩拜單車推薦停車點的站牌。這是官方作為配有統一的標志和使用指南推薦停車點,當然這樣的效果顯然很有限。不過今年五月,在南京夫子廟附近鬧市街頭,摩拜在推薦停車點上玩出了新花頭,大橙色的牌子下賦予了其新的技術含量——與以往只是豎立醒目的指示牌不同,摩拜首次啟用了另一種“電子圍欄”技術。
據摩拜單車官方介紹:南京首批十多個“智能推薦停車點”會利用新的技術,虛擬出一個“電子圍欄”,可實時掌握停車區域內單車的數量、狀態、位置及各區間的流量情況等信息,為車輛投放、調度和運維提供智能指引。同時,每輛車都有 GPS 定位、智能鎖,能準確感應每輛車是否停在位置里。目前,這還在起步階段,其中對于提到的“電子圍欄”的限制——也就是未停入指定區域的用戶無法停止計費或受到語音提示并沒有強制的規定。
據此,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 CTO 夏一平公開表態:“摩拜單車很早就開始了電子圍欄技術研究,不斷探索解決亂停車的問題。但是推廣電子圍欄,意味著共享單車一定程度上回歸到有樁時代,或多或少影響用戶的體驗。”包括單車公司將派工作人員值守停車點,確保“電子圍欄”內的車輛不會溢出,影響停放;在手機 APP 的地圖上將標識出所有智能停車點的位置,這些相應的前臺服務以及后臺功能還在進一步的開發,引導用戶進行規范停車還是得要慢慢來。

享騎電單車在電子圍欄方面因為電單車需要實際運營中存在及時補充電瓶電量的剛需,算是這方面比較早運用電子圍欄技術的一家公司了。據記者實際體驗,為推行“電子圍欄”定點還車理念,享騎“電子鎖”不同于直接鎖車結束訂單的馬蹄鎖,只有停到享騎指定的停車點,才能真正結束停車。那這會不會造成對使用者便利性的挑戰呢?
根據享騎電單車運營總監錢赟的說法 ,“在早期我們的電子圍欄定點非常少的時候,用戶體驗不佳,他的退款率或者是流失率會有一定的體現,但是到后面,尤其是今年我們現在全上海站點接近 7000 個,所以當站點覆蓋密度足夠密的時候,其實對于用戶體驗的損傷會越來越少,這種情況下用戶的接受程度也會越來越好。”
新一輪爭奪戰:鋒芒畢露的各家要拼的不只是技術
錢赟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規范化運營在前期的確會得到一些負面反饋,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現象越來越少。而我們不難發現在市場教育完成并經歷資本洗禮之后,共享單車已經被倒逼進入下一個階段——拼服務、拼管理。而電子圍欄技術,無疑是開啟新一輪“洗牌”的導火索。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企業做還是政府做,都要合理根據區域需要——避免造成各個單車企業都去搶著豎起自己的停車“圍欄”,各自為陣,彼此不兼容,必然造成資源的浪費。各地在推行“電子圍欄”時,要避免“圍欄”變成一場“圈地運動”。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