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與京東金融近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正式成為中國銀聯收單成員機構。
按照官方的解釋,此次合作,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網銀在線將正式成為中國銀聯收單成員機構,可以開展銀聯卡線上線下收單業務。同時根據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在支付產品創新、聯名卡、農村金融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并共同探索在大數據服務、國際業務等更多領域的合作機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金融+互聯網”的開放生態,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服務。
如此的官話其實可以不看,不要說普通公眾,就是金融業務的專業人士或者媒體都很難說得清楚,只能是看著很高大上。
說得簡單點,京東加入到了中國銀聯構建的線下收單陣線,從此與銀聯是兄弟,當然,只能當小弟。
不過,這不是京東與中國銀聯的第一次合作。如果我們把時光拉回到對于中國第三方支付最具意義的2011年,那年的517電信日,劉強東突然宣布將斷絕與支付寶的合作,而到了8月,京東就加入到了銀聯商務在線的合作伙伴中,從此與支付寶成路人。
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國銀聯在被阿里巴巴高攀不起之后痛失支付陣地感到了挫敗,開始從多方面對支付寶進行反擊。京東正是受了中國銀聯的“蠱惑”而與中國最大的支付平臺分道揚鑣,而與支付寶的拒絕合作到底成就了京東還是壓制了京東,也許在多年以后會有結論。
2015年9月23日,京東金融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閃付”,該賬戶通過銀聯云閃付技術,實現在全國約1900萬臺的銀聯閃付POS機上使用,覆蓋了800多萬家商戶。
在收單這個領域,財付通也是中國銀聯的合作伙伴,這就是為啥騰訊的支付體系初期合作銀行非常少,突然之間就連上了那么多銀行的原因。但是,從此財付通就失去了獨立性,逼得騰訊還要搞出一個“微信支付”作為馬甲來擺脫銀聯的控制。
說到底,京東加入銀聯收單體系,唯一的可能就是讓其的貨到付款有所改變。我們可以想象,不久之后,京東的“貨到付款”下一步要用二維碼支付了,快遞員再也不用刷卡或支付寶微信現金收款。到了用戶那里,驗完貨,用戶打開京東APP客戶端掃描快遞員手中的二維碼就可以付錢,這樣既可以減少為微信支付做嫁衣的機會,也可以提高京東APP的使用率,也可以提高京東金融APP的使用率,屬于一箭三雕。
2016年,有數據表明,京東現在的貨到付款比例是42%,這42%之中還包含了大量通過支付寶轉賬給快遞員的“貨到付款”,具體數額是多少,恐怕只有京東自己心知肚明。與銀聯的合作,至少可以對這部分形成解決方案。
不過,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銀聯在玩兩手,一手對微信支付和財付通的線下行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方面死磕支付寶,明顯是在做中國歷史上宮廷斗爭中最擅長的分化瓦解、以夷制夷的方針。劉強東在發布會之前突然病倒,銀聯的掌門人依然獨自支撐,決然沒有了十幾年前對上門求救的支付寶頤指氣使的能力,也預示著,京東雖然在行動上加入到銀聯陣營,但還是心有不甘,未來雙方的合作更多會停留在PPT上。
京東金融雖然在體量上遠不及螞蟻金服,但通過急起直追也壓制住了其他公司甚至騰訊的金融業務,位居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第二位,如果能在消費金融、眾籌這樣的特色領域發展,依然會成為第二大最有前途的金融科技公司。但是,京東金融卻受限于京東B2C的商業基礎和用戶數的規模,為了一勞永逸和大干快上,急急忙忙的分別加入騰訊和中國銀聯的兄弟連,未來的發展將很難再獨立成事。
美團都在掙扎,難道京東已經放棄?京東是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第四極的,京東金融已經是中國第二,但在支付領域的連續投靠讓其可能永遠失去了中國互聯網的位置,人們只記得京東是騰訊系的企業、京東金融是銀聯的合作伙伴。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